清朝道光年间,远道而来的英国商人正在面见道光皇帝,而此时正处于鸦片战争的前夕。道光皇帝对于这些西方人充满了好奇,他对于西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,所以他就想要通过问话来看一看英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。
于是,道光皇帝问了这些英国人三个问题,而正是这三个问题让这些英国人感到非常的惊奇,这也注定了清朝走向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。那么道光皇帝究竟问了什么问题呢?
中英的矛盾
我们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,中国在清朝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,使得中国开始与世界隔绝,和世界逐渐脱轨从而渐渐的落后于西方国家。不过,我们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,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清朝和西方国家依然有着紧密的贸易合作。
展开剩余82%自从元明两朝开始,西方人对东方开始了不断的探索,他们了解到了东方强大的中国,而且还发现了东方的两大极具特色的商品,一个是茶叶,另一个是瓷器。茶叶的清香让很多欧洲人感到陶醉,再加上精美的瓷器,更加的富有诗情画意。
于是,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,茶叶和瓷器逐渐的成为了贵族的象征,而这些商品也逐渐的流入到了底层社会当中,渐渐的在欧洲几乎所有人都流行喝茶,使用瓷器。于是大量的白银开始涌入中国,中欧之间的用于贸易的商船也来往不绝。
到了清朝时期,英国勾结中国的广州十三行的官员,开始大量的购买茶叶和瓷器,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很多西方人的工业品,用于两国之间的贸易。不过很快,英国人发现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和中国做生意,让英国越来越穷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因为我们国家当时依旧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,所以对于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并不大,很多人在看到英国人带来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后,都感到非常新奇,但是如果说让他们购买,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。
所以,英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,一直处于这逆差地位,而他们为了扭转这种逆差,开始违背良知向我们国家大量的鸦片。而这些鸦片也对我们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灾难,不仅危害着人民的健康,还让大量的白银外流。
道光皇帝得知这一消息后,在林则徐的建议下开始了虎门销烟,林则徐不仅销毁了大量的鸦片,还逮捕了一些没有良知兜售鸦片的英国商人。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将这些商人带到京城,自己要亲自审问。
因为虎门销烟之时,中英双方曾经发生了一些矛盾,所以道光皇帝想要通过这些商人来对英国进行更多的了解。
道光皇帝的问题
道光皇帝在见到这些英国商人是时候,就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:“英国和俄罗斯离得近吗?”这一问题可以说是直接让在场的所有英国人都傻眼了,什么?英国和俄罗斯离得近吗?难道这个皇帝不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,和俄罗斯很远吗?
于是他们就如实回答,英国和俄罗斯中间,隔着西欧大陆,两者相距很远。实际上,早在明朝时期,中国就已经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,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上,就明确的标注了英国的位置,然而道光皇帝身为一国之君,竟然对世界毫不知情,只知道一个毗邻的沙俄。
这也让在场的英国人很是不解,毕竟他们都是远道而来的商人,常年在海上奔波,跨越各大洲大洋,所以对于他们来说,地理方位都了然于心。所以,在欧洲人的认识中,他们许多普通人都对世界有着基本的概念,而清朝的皇帝却连他们那里的普通人对世界的认知都达不到。
很快,道光皇帝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:“你们的维多利亚女王才23岁,她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呢?”这个问题也同样让英国人比较惊讶,因为在欧洲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女王只不过是英国名义上的元首,并不是实权的统治者。
所以维多利亚身为女王,但是并不参与国家的治理,于是英国人只能够如实回答,女王不参与国政。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向清朝皇帝解释英国爆发了革命,已经不是封建国家,所以就说我们国家有着和内阁类似的议会,是议会在管理着国家。
说到这些,道光皇帝恍然大悟,原来是内阁啊,就和我大清的军机处一样,首席军机大臣还有一众军机大臣理政,这和我们清朝也没有区别啊。说完了这些,他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,那就是这既然是一位女王,那么她是否和武则天一样,男宠无数。
毕竟在我们国家中,还没有一个女王有着名正言顺的丈夫,所以对于道光皇帝来说,这确实是一件稀奇的事情,于是他问了第三个问题:“维多利亚女王结婚了吗?”英国商人如实回答,他说女王已经结婚了他的丈夫是表哥阿尔伯特亲王。
由于王室不参与国政,所以亲王也没有具体的职务。道光皇帝在了解完这些后,就让英国人离开了。这个时候,道光皇帝信心满满的说道:“看来英国不足以与我大清为敌。”因为在他看来,英国的女王没有权力,权力都掌握在议会的手中,所以他们不会团结一致。
而且,英国距离大清如此遥远,甚至比俄罗斯还要远的多,所以,在道光皇帝看来,英国就算是想要来找麻烦,也不可能派遣大军前来,清朝作为天朝上国,绝对能够将其击败。
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道光皇帝的愚昧无知,毕竟当时的清朝和英国完全是两个不同制度和思想的国家,英国已经完成了近代化,而清朝却依旧处于落后的队伍当中。
后来鸦片战争的爆发,才让道光皇帝认识到了自己的愚昧,不过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晚了。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,以及民族的觉醒,清朝也在武昌起义的隆隆炮火中,成为了历史。
信源:
《清宣宗实录》
信源:
《清宣宗实录》
发布于:湖南省博牛配资-配资论坛-配资安全炒股配资平台门户网-股票杠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